欢迎您访问生活质网(SHZ360.Com)
今天是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生活质网

洪灾管理有哪些自然解决方案?

中国环境报:在降水量、洪水最高水位均突破历史纪录的情况下,今年长江流域的洪水情况和洪灾情况整体小于1998年,您认为有哪些主要原因?

雷光春:洪水的发生和降水密切相关。我国的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存在集中降水过程,有旱季和湿季之分。在历史的不同阶段,洪水发生的频次是不均匀的。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长江流域有一个主周期为6年、次周期为20年的干湿交替。湿周期时,隔三差五就可能有较大洪灾,如1995、1996、1998、2000年等都有洪水灾害。

1998年和今年的洪水发生过程、发生情形和洪水量都非常类似,但好在今年尽管水量大、降水时间也长,但成灾面积、区域和受影响人口,都比不上1998年。这里面有几个关键性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央在1998年之后制定的防洪治水“32字方针”。这个方针和我们今天讨论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完全吻合,方针强调的一系列措施体现了流域综合管理的理念。

在随后的2004年左右,原国家林业局又启动了全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当时涉及金额达200亿元,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湿地保护修复的面积得到扩大,保护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各种类型的保护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相继建立。尤其是在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中下游等一些典型区域,湿地修复的过程中,对洪灾风险比较大的区域事先退田还湖,增加了洪水调蓄能力。

所以说,这其中既有洪灾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调蓄能力的提升。

中国环境报:具体来说,湿地等自然系统是如何调蓄洪水的?

雷光春:湿地吸纳洪水的过程,可以形象比喻为一个海绵,其海绵效应在河流生态系统的上游更加明显。在降水的时候,把水吸纳到泥滩里,像松软的海绵;一旦水位下降,尤其干旱过程中,吸纳在沼泽、泥炭湿地的水再慢慢释放出来。 一些沼泽、泥炭湿地吸纳水的能力可以达到其面积的9-10倍以上。

长江中下游,尤其是洪泛湿地同样也具有这样的功能。没有发生洪水的时候,那里是洪泛湿地、沼泽等,河流水域不会覆盖到洪泛湿地;但一旦涨水,河水扩展到洪泛湿地,或倒灌到湖泊湿地。

尽管我们看到,洪水一般都发生在较大的湖泊,比如今年鄱阳湖就发生了洪水,但实际上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鄱阳湖的作用是确保洪水能留在这个地方,从而减少其他区域的洪灾风险。如果没有这些湿地,没有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洪水是根本没有地方去的。鄱阳湖并不是每年都有江水倒灌的现象,正常情况下,江西省内的河流水先进入鄱阳湖,然后直接进长江。如果没有鄱阳湖作为缓冲吸纳,上游的水直接往下游去,会直接威胁到安徽甚至江苏一带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而关于洞庭湖,大家都知道《岳阳楼记》里有“吞长江”的说法,形象地描述了其在长江中游吸纳洪水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看,保护好一个健康的、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在洪灾风险高的年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把湿地修复好了,尤其是滨海湿地修复好了,对风暴潮也会有明显的减缓作用。

中国环境报:洪灾管理的自然解决方案是怎样的?

雷光春:对于今年的洪水,除长江上游尤其是三峡大坝的调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外,我们看到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等大型淡水湖泊的洪水消纳作用非常大,一些小型湖泊也有贡献。前不久我到武汉,看到那里的沉湖(江汉平原的一片国际重要湿地),就起到了很重要的洪水调蓄作用。

那么洪灾管理,是不是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就足够了?当然不够。因为洪水形成的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上游水土流失的问题,还涉及到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把集中降水过程时的洪峰削减,把水调蓄在湿地、森林、水库里,最后到湖泊,从而形成生态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希望在应对洪灾管理的决策制定过程中,不要仅仅关注工程措施。防洪排涝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当然也很重要,但很多时候,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会把整个洪灾形成的过程削减,使其变得不那么猛烈。把洪峰形成过程拉长、高度降低,洪灾产生的风险就会变小,甚至可以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对于河流生态系统来说,每一条河都是有生命的,有上中下游、支流、湖泊,有洪泛湿地……每一个组成部分都不可分割。我们在河流管理尤其洪灾管理的过程中,切断河流和长江的联系,围垦洪泛湿地,都好比是在肢解河流的生命。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对于洪水应对和洪灾管理,我们希望能够做到“呵护”,即呵护河流的生命、呵护“生命之河”。

上一篇:“史上最严”督查何以过关?祁连山非法开采事件五大疑云待解
下一篇:你的城市,地表水质改善了吗?

心灵鸡汤

人之所需,并不是要做些事,而是要有所为,或是说,需有所是。——梭罗

今日导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