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生活质网(SHZ360.Com)
今天是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生活质网

活动预告 | 复旦大学《城市的精神Ⅰ& Ⅱ》读书分享会

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的城市化发展。

每个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在城市落脚,漂泊和乡愁成为人类共同的命运。

由此,城市不仅要成为人们的生存空间,更要担负起安顿人们心灵的重任。

一座城,犹如一个人,也有它的气息、性情和灵魂。

每一座城市,都是独一无二的:从浪漫之城巴黎到宽容之城柏林,从宗教之城耶路撒冷到语言之城蒙特利尔……

从国外的纽约、牛津、伊斯坦布尔、阿姆斯特丹,到中国的北京、上海、成都、青岛……

《城市的精神》系列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著名社会学家贝淡宁和艾维纳·德夏里特称为城市的精神

几年前,他们以《城市的精神: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为题,探究了世界九大著名城市的城市精神。该书荣获当年的中国影响力图书大奖。如今,他们联合全球十几位知名学者及媒体人,继续探寻更多城市的精神。

“精神听起来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但是它并不那么抽象,而是生活在某个城市的人普遍认可的一套价值观和观念。

每一个城市都有独特的价值观,有一些价值观比其他的价值观更加重要。

我们看到市民往往为他们的城市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感到骄傲,同时还会促进独特的市民文化和生活方式。

耶路撒冷人努力宣传他们的宗教身份,曲阜的居民以保存下来的儒家文化遗产而骄傲,阿姆斯特丹人的骄傲在于他们的开放和包容。

你的城市——你的家乡、你所居住的城市、你所热爱的城市有着怎样独特的精神?

128日,来上海复旦大学,与学者贝淡宁、于海、汪沛,和一群满怀理想与激情的年轻人,一起来探讨凝聚光荣与梦想、理智与情感的城市精神,找寻每个人与城市之间的关联。

活动资讯

时间:

2017年1281830 — 2030

地点:

复旦大学第三教学楼3108教室

嘉宾:

贝淡宁、于海、汪沛

活动主题:

城市的精神:全球化时代,城市如何安顿我们

主办方:

重庆出版社北京华章同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嘉宾介绍

贝淡宁Daniel A.Bell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与苏世民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拥有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希伯来大学的研究员。其著作包括《贤能政治》《城市的精神》《城市的精神2》《中国新儒家》《超越自由民主》《东方遭遇西方》《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等。

于海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的精神2:包容与认同》之《上海:融汇人塑造人的城》一文作者。任复旦大学北欧中心研究员、上海慈善基金会荣誉理事。主要研究领域:西方社会思想史、城市社会学、社区与志愿组织研究等。主要著述有《西方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学文选》(中、英文版)《城市社会学文选》(英文版)等,其中《西方社会思想史》获国家教委第三届优秀教材一等奖、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等荣誉。

汪沛

哲学博士。《城市的精神2:包容与认同》之《青岛:理想之城》一文作者。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曾赴索邦大学访学。研究兴趣包括法国哲学、书法美学、马克思主义与批评理论。在《世界哲学》《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等刊物发表论文与译文数篇。

相关介绍

城市的精神:

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修订本)

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全球,人类正在经历高度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落脚城市,漂泊和乡愁成为人类共同的命运。城市不仅要成为人们的生存空间,更要担负起安顿人们心灵的重任。当我们脱离乡土,如何在都市丛林中寻找归属感?如何在城市中成就自己的美好生活?

两位哲学家用街头漫步和聊天的方式考察了世界最具吸引力的九大城市:耶路撒冷、蒙特利尔、新加坡、香港、北京、巴黎、牛津、柏林、纽约,不仅描绘了每个城市丰富多彩的历史,还从小说、诗歌、传记、旅游指南、建筑标记及作者的亲身经历等多种素材中撷取资料论证其观点,论述了每个城市的精神是如何体现在各自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生活中的,阐明了市民对城市精神的自豪感是如何抗衡全球化带来的同质化倾向和遏制民族主义泛滥的主题。

城市的精神2:包容与认同

全球著名政治学者贝淡宁和艾维纳在成功合著《城市的精神: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一书后,为展示世界更多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内核,他们联合全球十五位知名学者及媒体人,深入研究自己常住或常往的城市的历史、人文和现状,写就成《城市的精神2:包容与认同》。所选取的十四个城市,既包括中国的上海、曲阜、青岛、成都,也包括具有全球联系和远大抱负的世界城市如东京、孟买、迪拜等,还有一些特色小城市如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这些城市规模上各有不同,却都有独树一帜的身份。

《城市的精神2:包容与认同》对城市的精神这一议题的思考更加多元化,书中的争议和反思,也揭示出在发掘和塑造城市精神的过程中,认同是复杂的,包容是需要时间的,塑造城市精神如罗马之城的建造,非一日建成,也非一人之力可行,需要摆脱现实的一些桎梏,突破身份认同的地方主义局限,以包容的姿态为城市成为人们共同宜居的开放空间而努力。

上一篇:不认识篆书,就看篆体对照表!
下一篇:歇后语+谚语:全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叫孩子记住,以后写作文词不穷!

心灵鸡汤

人之所需,并不是要做些事,而是要有所为,或是说,需有所是。——梭罗

今日导读

热门点击